你注意过敦煌石窟上的北朝动物画吗?

2020-02-17 00:35:56

01


敦煌石窟中的动物画


在大自然中,动物与人类共同拥有着山林、蓝天与河川,长久密切的关系,使得人类不断运用绘画手段表达对动物的认识与情感。

在敦煌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的动物画,这些动物画是以佛教内容为中心的呈现,佛教主张,人与动物之间应该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,提倡“众生平等”、“一切有情皆有佛性”。

这些动物画大多不是独立存在的,有些只是作为背景出现,分别绘在佛教故事画、经变画以及无主题的画中,经变画内容具有明确的佛教主题,无主题壁画从侧面烘托了主题的气氛。

02


敦煌石窟中最早的的动物画


敦煌石窟中最早的动物画出现于北凉,画风简朴单纯,有明显的西域绘画特征,及至北魏开始,主要以浪漫与夸张的造型为主题,成为敦煌早期动物画的风格。

北凉的动物画为研究中原、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中的动物画关系提供了早期资料。


6.jpg

北凉 莫高窟 272窟 双狮座


佛教以佛为人中狮子,佛所坐称狮子座,并以狮子形象做直观表现。此图的狮子座为敦煌壁画时代中最早的狮子图像,它被绘成了一只长着胡须的圆头猛兽。


7.jpg


北凉 莫高窟 275窟 鸽子


“尸毗王本生”中的“割肉贸鸽”故事,描写尸毗王割下自己的肉喂鹰,并以手保护被鹰追捕的鸽子。鸽子被绘成了绿色,线条概括,好像一幅速写。

03


敦煌石窟中北魏审美下的动物画


北魏、西魏动物画,由装饰性向写实性过渡,追求绘画的趣味,注重表现动物的神态和相互关系,对外形描写却不求太似,颇合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论画原则,所谓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。

北魏时期出现这种风格,亦与北魏后期,公元5世纪南齐人谢赫所倡议的审美观相近。谢赫提出品画“六法”后,注重形神兼备、追求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,在画坛蔚然成风。


8.jpg

北魏 莫高窟 254窟 群虎

萨埵太子本生故事中,描绘了萨埵王子为了拯救快饿死的母虎和七只幼虎,毅然登上高山投地喂虎,刹时间地动天惊,太阳无光,天坠花雨,诸天为之赞叹。图中饿虎造型夸张,被赋予感情。

9.jpg

北魏 莫高窟 254窟 山间小动物


此图为萨埵太子本生故事画的细部特写。在蜿蜒起伏的山峦间,有鹿、羊等动物出没。这一小小的点缀却让远山背景乃至整个画面频添灵性。


10.jpg

北魏 莫高窟 257窟西壁  九色鹿 

九色鹿本生故事描绘,被九色鹿救起的溺水人为了贪图富贵,反而带领国王捕猎九色鹿,但国王最终被九色鹿的正气所感动。图中以一种拟人的手法表现九色鹿在国王大军面前挺胸而立,大义凛然的气概。造型挺拔秀美,是北魏时期动物画中的杰作。

11.jpg

北魏 莫高窟 257窟西壁 挽车白马

在九色鹿本生故事中,国王乘坐白马拉的车,出城寻找九色鹿。白马形体修长,姿态典雅,以土红作底色,更突出了装饰风格。

12.jpg

北魏 莫高窟 257窟北壁 奔跑的青牛

佛弟子般特化现出五百青牛,乘之而来赴会。青牛的姿态,特别是敷彩上做了夸张。青牛的后腿在奔跑中撇向天空,带有汉代造像遗风。画法上使用青绿色以天竺”凹凸法“晕染,使牛身上呈现鲜丽的青绿色调,突出了神话色彩。


13.jpg


北魏 莫高窟 257窟 卷鼻白象

须摩提女缘故事画中,佛弟子大母犍连化现出五百大象乘其赴会。图像中象鼻绕了两个圆圈,颇有想象力和幽默感。

14.jpg


北魏 莫高窟 257窟北壁 飞奔的白马

须摩提女缘故事画中,佛弟子大迦叶化现出五百匹白马,乘其前去赴会。白马象征纯洁与高贵。


15.jpg


北魏 莫高窟 435窟 莲池中的白鹅


在这幅的平棊图案,中心方井当作水池,以绿色来表示,中间花一朵莲花图案,在方井相对的两角各画出一只白鹅,富有生活情趣。画匠直接用厚重的白粉在石绿色底色上画,寥寥数笔如同写意,造型准确,手法简练。这是敦煌石窟中,将动物画成窟顶纹样的最早实例。

总体而言,敦煌早期的动物画充满了激情,揭示了动物内在的生命力和美感。古朴的风格和飞动的气势浑然一体,这是早期动物画的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