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画中有话”—— 凿仙岩以居禅

2019-12-23 22:23:42

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、保存规模最大、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“沙漠中的美术馆”、“墙壁上的博物馆”。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的历史文明,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、考察学习、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!


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,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“画中有话”系列赏析。这里的“画”不仅仅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的塑像、建筑、历史图片、历史遗迹等等。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,我们将用充满温度感的文字来传递出历史信息的点点滴滴,“让文物说话,让历史说话”,让大家聆听到绘画的声音,让声音传递美丽的绘画!


开凿石窟在人类的活动中由来已久,佛教石窟的开凿一方面与躲避雨季和避暑有关,另外一方面则与远离城市的喧嚣崇尚禅修有关。

现存于印度的石窟中有一类称之为“毗珂罗”(Vihara)窟,也就是“僧房窟”。这种石窟发展到中国石窟后将其改建成为了“禅窟”,二者的区别是,印度的毗珂罗窟有可以睡觉起居的床,中国的禅窟只用于坐禅,僧人起居另有僧房。

31.jpg

印度“毗珂罗”(Vihara)窟

32.jpg残毁的印度“毗珂罗”(Vihara)窟内僧床

莫高窟十六国晚期的第267窟至第271窟是保存的一组小型禅窟,也是禅窟的一种早期形式。它的主室呈纵长方形,后壁开凿一个浅龛,龛里塑造一尊造像,窟室南北壁各开两个小禅窟,禅窟的空间很小,仅仅只能容纳一个人坐禅修行。

33.jpg

莫高窟第267窟至271窟

开凿于西魏大统四年、五年(公元538、539年)的第285窟,是较大型的方室覆斗顶窟,中央设有低矮的方台,后壁正中开凿一个大龛,中间塑造佛像,两侧各开凿一个小佛龛,内塑禅僧塑像。

34.jpg

第285窟西壁南侧龛内禅僧塑像

南北两边墙壁各开四个小禅室,可容纳八个禅僧同时禅修。

35.jpg

第285窟南壁四个小禅窟

36.jpg

第285窟北壁四个小禅窟

窟室内的壁画艺术也与禅修相关,在覆斗顶四坡的下部,绘制出在山林中禅修的僧众36身,四坡上部绘制满了天空诸神灵与奇禽异兽。神灵的彩带飘舞,搅动着祥云翻卷,满壁风动,体现了禅修静思后进入一种虚幻的精神境界。

37.jpg

从窟型、塑像、壁画三者结合来看,第285窟是一个以禅修内容为主的洞窟,这也正体现了早期洞窟是为“凿仙岩以居禅”的主题。

另外位于莫高窟的北区也保存了相当数量的禅窟,这类禅窟的特点是洞窟里没有生火做饭所使用的灶台和烟道,也没有用火的痕迹,洞窟内也没有壁画保存。根据学者们的考古研究北区的禅窟又分为多室禅窟单室禅窟

38.jpg

莫高窟北区部分洞窟外景

多室禅窟简单的讲就是有多个禅室的禅窟,这种洞窟在北区目前保存了9个,它的特点是有前室、中室、后室和数量不等的侧室,所以多室禅窟面积都比较大。比如现在编号B132窟保存了中室、后室和南北五个侧室,总面积达到了近48平方米。

39.jpg

单室禅窟就是只有一个禅室的禅窟,这种洞窟在北区大约保存了73个(不包括把禅窟改为瘗窟的数量),它的特点是面积普遍比较小。

40.jpg

北区出现大量禅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一些文献中找到依据,比如在《坐禅三昧经》中有云:“闲静修寂志,结跏坐林间。”又比如在《神秘要法经》中所讲:“出定之时,应于静处,若在冢间,若在树下,若在练若处。”这些经文中明确指出,修禅应该在闲静之处,或在冢墓之间。莫高窟北区距离佛事活动频繁的南区有一定的距离,所以比较安静,而北区崖面上又有数十个瘗窟(埋葬去世人灵骨的洞窟),所以北区也成为了“凿仙岩以居禅”的理想之地。